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思考
作者:钱七虎  文章来源:轨道交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6 14:53:5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任主体不够合理,安全风险管理经费不到位

根据国际隧道工程保险集团对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地下工程发生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施工方完全承担这些风险显得不够合理。

在工程预算中,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费用,如施工监测费用等都没有明确取费标准,在低价中标的管理模式下,安全风险管理有关费用往往被首先挤压,导致一些施工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冒险施工,“赌”不会发生事故的概率。

3.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专业队伍不够规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实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第三方监测”是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但目前针对“第三方监测”没有国家性的法规进行明确规定和管理,各地“第三方监测”处于无序状态。国内对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咨询评估的从业单位和人员没有明确的资质管理。

4.风险管理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不符合目前地下工程发展现状

国家和地方施工规范和标准是进行地下工程各种工法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本依据,但目前风险管理相关技术控制规范不够全面。因此,编制地下工程施工不同工法的技术规范,研制不同城市、不同工法的适应不同岩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的风险阈值数据库系统已是当务之急。

5.缺乏合适的信息化安全风险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加快信息传输速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水平,增加项目各方的责任。但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全国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国内还缺乏符合风险管理体系,适合国内地下工程建设实际的信息化风险管理平台。

针对我国安全风险实践中问题的建议

(1)加强针对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法规建设工作;
(2)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地下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3)安全风险管理要有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风险管理及预警决策支持系统;
(4)加强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以及重大事故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